太湖梅梁湾不同沉积物对3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雷泽湘
谢贻发
刘正文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太湖; 梅梁湾; 沉水植物; 沉积物;
D O I
10.19603/j.cnki.1000-1190.2006.02.030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太湖重污染区梅梁湾2种不同沉积物(湖泥、岸泥)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Royle)、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Miq.)3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在上覆水相同条件下,湖泥中培养的3种沉水植物均生长良好,生物量高,分枝较多,其中苦草最为显著,生长在湖泥中的苦草比岸泥中的植株高,且提前发育成熟至生殖生长阶段;在湖泥中,3种沉水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较高,苦草在2种不同沉积物中的差别最大,叶色区别明显;在湖泥中,苦草、黑藻的根长及根系活力等指标均高于岸泥,但岸泥中的根较为粗壮,根数相对较多.试验结果表明: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3种沉水植物能够适应梅梁湾湖泥的肥沃底质条件,生长发育正常,可以进行现场引种栽培试验.
引用
收藏
页码:260 / 2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太湖梅梁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周年变化的评价研究 [J].
胡志新 ;
胡维平 ;
张发兵 ;
钟春妮 .
生态学杂志, 2005, (07) :763-767
[2]   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 [J].
童昌华 ;
杨肖娥 ;
濮培民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6) :673-676
[3]   沉水植物重建对富营养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 [J].
吴振斌 ;
邱东茹 ;
贺锋 ;
付贵萍 ;
成水平 ;
马剑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1351-1353
[4]   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J].
赵军 ;
章更生 ;
周梅荣 .
中国水产, 2001, (04) :38-39+37
[5]   中国竹叶眼子菜的生态学研究 [J].
蒲云海 ;
李伟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9, (S1) :65-72
[6]   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的再探讨 [J].
刘秀丽 ;
宋平 ;
孙成明 .
江苏农业研究, 1999, (03) :46-47
[7]   京密引水渠常见沉水植物的生态位和群落演替 [J].
任久长 ;
戴长亮 ;
董巍 ;
乔建荣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95-100
[8]   武汉东湖湖水和底泥对黄丝草生长的影响 [J].
邱东茹 ;
吴振斌 ;
邓家齐 ;
詹发萃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7, (04)
[9]   五里湖底质条件与水生高等植物的适应性研究 [J].
李文朝 .
湖泊科学, 1996, (S1) :30-36
[10]  
高级水生生物学[M]. 科学出版社 , 刘建康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