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引水渠常见沉水植物的生态位和群落演替

被引:10
作者
任久长
戴长亮
董巍
乔建荣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沉水植物;生态位;群落演替;
D O I
10.13209/j.0479-8023.1999.078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菹草、轮苞轮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竞争与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引水渠沉水植物群落状况是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常年输水条件下,菹草以时间生态位分离,空间无竞争对手而占据优势;轮苞轮藻以群落的致密絮状结构越冬,优先占领空间生态位;在冬季不输水的条件下,苦草以温度生态位在淤泥、浅水区占优势;马来眼子菜以生长生态位在硬泥质、深水水域占优势。并讨论了生态位理论在水草群落演替控制中的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态习性和在京密引水渠的发生规律研究 [J].
任久长 ;
乔建荣 ;
董巍 ;
戴长亮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72-78
[2]   生态位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农村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原则 [J].
刘建国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7, (06)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