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集与灰色理论的额济纳绿洲稳定性综合评价

被引:5
作者
王耀斌 [1 ,2 ]
刘光琇 [1 ]
冯起 [1 ]
司建华 [1 ]
常宗强 [1 ]
席海洋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绿洲稳定性; 粗糙集; 绿洲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争取绿洲向稳定、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本研究以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对象,将绿洲系统分为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及自然灾害子系统,应用粗糙集与灰色理论,建立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年-2008年的绿洲稳定性做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①研究时段内,影响额济纳绿洲稳定性的最重要的3个指标依次为地下水水位埋深、年降水量与狼心山径流量;②研究时段内,若以理论划分2004年为界,1990年-2004年绿洲稳定性呈明显的波动趋势,2005年-2008年绿洲稳定性呈平稳略上升趋势;若以黑河分水2000年为界,1990年-2000年绿洲稳定性指数值呈递减趋势,2001年-2008年却呈明显增加趋势;③绿洲稳定性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体,单个指标的好坏只能在某方面影响绿洲的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50 / 17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ANALYSIS OF SOIL-WATER AND WATER-STRESS FOR PEARL-MILLET IN AN INDIAN ARID REGION USING THE SPAW MODEL [J].
RAO, AS ;
SAXTON, KE .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1995, 29 (02) :155-167
[22]   ROUGH SETS [J].
PAWLAK, Z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SCIENCES, 1982, 11 (05) :341-356
[23]   近50a来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中国沙漠, 1998, (03) :43-48
[24]   绿洲的形成机制和分类体系 [J].
刘秀娟 .
新疆环境保护, 1995, (01) :1-6
[25]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绿洲经济-生态系统──以玛纳斯绿洲为例 [J].
韩德林 ;
陈正江 .
地理学报, 1994, (04) :307-316
[26]   绿洲的界外区与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 [J].
黄培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1, (02)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