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的降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选取2002~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降贫效果进行分析,并利用泰尔指数对地区间的制度降贫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法从财政负担水平和降贫水平两方面探讨各地低保标准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我国贫困群体起到了一定的降贫效果,但是各个地区的低保制度实际保障水平的公平性和制度的合理性存在着较大差距。对此,提出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低保制度的重视并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增加对财政能力较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