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13
作者
缪亚梅
王学军
汪凯华
陈满峰
张秀梅
机构
[1]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鲜食大豆; 农艺性状; 鲜荚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36.072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气候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江苏省南通市引进的7个推广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分枝数>鲜百率重>株高>多荚百分率>标准荚数>出仁率。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是影响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出仁率、标准荚数、多荚百分率对产量影响则较小。[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对鲜荚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809 / 15810+15813 +1581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油菜器官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J].
税红霞 ;
汤天泽 .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6) :111-113
[2]   油菜地上部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 [J].
汤亮 ;
朱艳 ;
鞠昌华 ;
曹卫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526-530
[3]   中国菜用大豆研究进展 [J].
白琼岩 ;
杨恩庶 ;
冯桂真 ;
张连平 ;
徐淑莲 ;
高银芝 ;
钟连全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8) :377-380
[4]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张富厚 ;
郑跃进 ;
王黎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9) :4842-4843
[5]   大豆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张君 ;
王丕武 ;
杨伟光 ;
张恺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1-3
[6]   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大豆主要数量性状选择上的研究 [J].
王淑荣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5, (01) :75-77
[7]  
作物灰色育种学.[M].郭瑞林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8]  
农业系统灰色理论与方法.[M].邓聚龙等编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