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探研——以汾河上游为例

被引:4
作者
王尚义 [1 ]
张慧芝 [2 ]
马义娟 [2 ]
孟万忠 [2 ]
机构
[1]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
[2]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历史时期; 流域; 生态安全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本文选择了位于生态脆弱区的汾河上游为研究区域,运用"系列横剖面"、"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等方法,对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研究表明:与历史时期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人类对环境的干预及应对环境变迁的能力较低,故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也存在波动变化;研究历史时期生态脆弱地带的流域生态安全,人口数量、耕地数量、畜牧业开发程度、国家政策、战争频次等应是主要指标;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体系下,压力、状态指标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反之,民间控制行为的出现反证了生态演变程度的加剧。本文研究复原了历史时期汾河上游生态安全演变态势,但如何量化不同阶段的流域生态阈值,并进行生态安全性的判别等,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56 / 5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1]  
史念海著.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22]  
山西省娄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张宪平主编.娄烦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3]  
张海瀛著.张居正改革与山西万历清丈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