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被引:72
作者
马寅生
崔盛芹
吴淦国
吴珍汉
朱大岗
李晓
冯向阳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医巫闾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新元古界相接触,并为中新元古界组成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所环绕。变质核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 孙家湾- 稍户营子正断层) 与盖层上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碎屑岩相邻。变质核杂岩的变形片理、线理及运动指向说明该变质核杂岩为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穹隆及伸展构造的探讨 [J].
张建新 ;
曾令森 ;
邱小平 .
地质论评, 1997, (03) :232-240
[2]   造山带伸展构造机制综述 [J].
张进江 ;
郑亚东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3) :27-35
[3]   辽南地壳韧性剪切变形中的分形及自组织 [J].
曾令森,李海兵,许志琴 .
地球学报, 1996, (03) :269-275
[4]   辽西板内碰撞带中变质作用双重性 [J].
刘喜山 ;
刘建忠 ;
刘祥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6, (03) :46-49+51-52
[5]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宋鸿林 .
现代地质, 1996, (02) :149-158
[6]   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构造研究述评 [J].
朱志澄 .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3) :1-9
[7]   太行山阜平、赞皇隆起是中新生代变质核杂岩 [J].
牛树银 .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2) :15-16
[8]   论糜棱岩的分类 [J].
甘盛飞,邱玉民,杨红英,于明旭 .
现代地质, 1994, (01) :73-78
[9]   伸展构造问题 [J].
朱志澄 .
中国地质, 1992, (04) :19-21
[10]   阜新-义县盆地构造演化及应力场光弹性模拟分析 [J].
黄庆华 ;
马寅生 ;
李永贤 ;
王砚庆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1)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