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4岁校外未婚青年异/同性间性行为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6
作者
胡塔静 [1 ]
左霞云 [2 ]
廉启国 [2 ]
王子亮 [2 ]
余春艳 [2 ]
涂晓雯 [2 ]
程艳 [2 ]
楼超华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单身; 青少年; 性行为; 危险性行为; 同性恋; 异性恋; 生殖健康服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69.1 [宣传教育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15~24岁校外未婚青年与异性/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向该人群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6个省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对1 113人校外未婚青年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15~18岁组和19~24岁组男性异/同性间性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异性间性行为时,15~18岁组7.14%的女性报告首次性行为属被迫发生;15~18岁组和19~24岁组男、女性首次性行为安全措施的使用率为66.67%和40.00%及58.82%和49.11%,男性报告使性伴怀孕和女性报告怀孕的比例接近(30.00%);19~24岁组性伴个数2名及以上男性报告率高于女性(P<0.01)。同性间性行为时,15~18岁组男、女性报告平均年龄仅14岁;19~24岁组15.79%的男性报告首次性行为属被迫发生,46.15%的男性和33.33%的女性报告有2名以上性伴。多因素分析显示,男、女性与异性发生性行为共同的危险因素为看黄色制品和年龄较大(OR男分别为3.51和3.81,OR女分别为6.41和3.58);与赞成婚前性行为相比,本人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18)、父母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37)和朋友持无所谓态度(OR=0.47)是男性的保护因素;与赞成婚前性行为相比,自己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好(OR=0.14)和不能接受(OR=0.06)、朋友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16)和不清楚朋友态度(OR=0.21)是女性的保护因素,父母持无所谓态度是女性的危险因素(OR=12.56)。结论:校外未婚青年与异性/同性的性行为及危险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并与接触过黄色制品、个人及父母/同伴的开放态度呈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Temporal Trends in Sexual Behavior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2 to 2006–2010[J] . Jami S. Leichliter,Laura T. Haderxhanaj,Harrell W. Chesson,Sevgi O. Aral.JAID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 2013 (2)
[12]  
A review of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sexual behavio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J] . Carlye Kincaid,Deborah J. Jones,Emma Sterrett,Laura McKee.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 2012 (3)
[13]   家庭因素对未婚青年性知识、性观念及性行为的影响 [J].
崔念 ;
李民享 ;
田爱平 ;
谢黎 ;
罗世媛 ;
陈晓勤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2, (12) :73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