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西南段花岗岩类的时空变化与构造作用——来自钾钠含量变化的证据

被引:23
作者
伍跃中 [1 ]
王战 [2 ]
过磊 [1 ]
唐卓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2] 西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阿尔金; 花岗岩; 成因类型; 时空变化; 构造作用;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9.04.011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探讨阿尔金山花岗岩浆作用与构造作用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全面认识其构造性质和演化特点。系统收集阿尔金山西南段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 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五台期均为I型,岩体规模较大,呈近东西向集中成片分布。吕梁期为A型,岩体规模较小,呈北西西向条带状分布于五台期岩体的东北边缘。四堡-晋宁期以S型为主,岩体规模大、分布广、呈北东东向展布。加里东期总体以A型为主,边界断裂带附近I型增多,岩体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总体呈北东东向(北东向)展布。海西期以I型为主,规模小,断续分布于南缘断裂和西北缘断裂的西南端。燕山-喜马拉雅期以A型为主,规模最小,分布零星。五台期至晋宁期岩体主要分布于阿尔金山三条边界断裂所围限的隆起区内,并且在同一时期岩石成因类型具有相对一致性;加里东期隆起区内主体岩石类型与边界断裂带附近及其外侧存在明显差异;海西至喜马拉雅期仅分布于边界断裂带内或东南邻区。上述情况说明,自五台期至喜马拉雅期阿尔金山地区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岩体发育规模、展布方向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反复交替变化的特点,这是花岗岩浆作用受构造发展演化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构造作用的交替变化控制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73 / 58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1]  
昆仑山及邻区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李荣社等, 2008
[12]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和深部构造纲要[M]. 地质出版社 , 朱英著, 2004
[13]  
中国含油气构造样式[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姚超等著, 2004
[14]  
阿尔金断裂系[M]. 地质出版社 , 崔军文等著, 1999
[15]   NATURE AND ORIGIN OF A-TYPE GRANITE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OUTHEASTERN AUSTRALIA [J].
COLLINS, WJ ;
BEAMS, SD ;
WHITE, AJR ;
CHAPPELL, BW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82, 80 (02) :189-200
[16]   北阿尔金喀孜萨依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戚学祥 ;
吴才来 ;
李海兵 .
岩石学报, 2005, (03) :859-866
[17]   阿尔金超高压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安达 ;
刘良 ;
孙勇 ;
陈丹玲 ;
王焰 ;
罗金海 .
科学通报, 2004, (22) :2335-2341
[18]   阿尔金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 [J].
杨屹 ;
陈宣华 ;
George Gehrels ;
王小凤 ;
秦红 ;
陈正乐 ;
杨风 ;
陈柏林 ;
李学智 .
矿床地质, 2004, (04) :464-472
[19]   苏吾什杰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J].
王永和 ;
校培喜 ;
张汉文 ;
孙南一 ;
李建星 .
地质通报, 2004, (Z1) :560-563
[20]   且末县一级电站幅、银石山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J].
柏道远 ;
贾宝华 ;
孟德保 ;
邓瑞林 ;
张晓阳 ;
马铁球 ;
陈必河 ;
刘伟 .
地质通报, 2004, (Z1) :56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