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变化

被引:21
作者
刘卫平
章翔
易声禹
方宏
费舟
付洛安
程光
顾建文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陕西西安
[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微循环; 脑缺血; 脑组织代谢; 核磁共振波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1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 ,以找出影响颅脑损伤与恢复变化的规律 .方法 大鼠 10 0只随机分为 5组 ,采用自由落体致大鼠脑损伤 ,伤后 0 .5 ,3,2 4和 16 8h取材 ,研究脑微血管形态学变化 ,并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颅脑损伤局部脑组织代谢的变化 .结果 大鼠实验性脑损伤后 0 .5~ 2 4h大脑皮层微血管减少 ,并有“微无血管区”,微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 ;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增加 ,出现脑水肿 ,颅脑损伤后伤区脑组织乳酸含量于伤后 3h已显著增高(P<0 .0 1) ,伤后 2 4h仍然明显高于正常 .胆碱于伤后 3h已有明显升高 ,2 4h达高峰 (P<0 .0 1) .N -乙酰门冬氨酸含量自伤后 3h明显降低 ,伤后 2 4~ 16 8h仍然显著低于正常 (P<0 .0 1) .谷氨酸自伤后 0 .5 h开始明显降低 ,3h降到最低水平(P<0 .0 1) .结论 颅脑损伤后微循环障碍是引起早期脑缺氧 ,产生外伤性脑水肿的重要病理基础 ,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要重视防治早期脑微循环障碍 ,纠正脑缺血、缺氧
引用
收藏
页码:1506 / 15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蝮蛇抗栓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 [J].
刘卫平 ;
章翔 ;
易声禹 ;
顾建文 ;
宋涛 ;
蔡艳丽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 (05) :529-531
[2]   镧示踪法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形态学变化附视频 [J].
刘卫平 ;
易声禹 ;
章翔 ;
王彦刚 ;
梁景文 .
中华创伤杂志, 1997, (05) :21-23
[3]   Up-regulat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n cerebral microvessels after cortical contusion trauma in a rat model [J].
Isaksson, J ;
Lewen, A ;
Hillered, L ;
Olsson, Y .
ACTA NEUROPATHOLOGICA, 1997, 94 (01) :16-20
[4]   MICROTHROMBI FORMATION AFTER SEVERE HEAD TRAUMA [J].
HUBER, A ;
DORN, A ;
WITZMANN, A ;
CERVOSNAVARRO,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1993, 106 (03) :152-155
[5]  
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extracts of human epileptic neocortex and hippocampus[J] . James Peeling,Garnette Sutherland.Neurology . 1993 (3,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