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采动覆岩变形监测

被引:20
作者
刘少林 [1 ]
张丹 [1 ]
张平松 [2 ]
王嘉诚 [1 ]
施斌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BOTDR; 覆岩; 分布式监测; 光纤传感; 变形;
D O I
10.13544/j.cnki.jeg.2016.06.011
中图分类号
TD326 [矿山压力观测与设备];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采用基于布里渊背向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R),监测煤层采动过程中覆岩的变形情况。以淮南矿区某工作面为例,在煤层开采之前,通过钻孔安装工艺将分布式传感光缆植入到覆岩中,然后进行封孔注浆,使传感光缆与围岩变形协调。随着工作面的逐步推进,通过获取和分析传感光缆的应变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得到了煤层采动过程中覆岩的变形及破坏状态。最大拉应变位于孔深5m处,应变量是8350με;最大压应变位于孔深37m,应变量约为-550με。光缆应变与地层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岩性相对较软的地层(如泥岩)中,拉应变值相对较大,而在岩性相对较硬的地层(如砂岩)中,应变量较小且多为压应变。根据光缆的应变分布得到的沿钻孔方向地层的最大变形量为34mm,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约为6m。研究结果表明,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取覆岩的变形分布及其变化情况,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深部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18 / 11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采场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分布式光纤监测与分析 [J].
张丹 ;
张平松 ;
施斌 ;
王宏宪 ;
李长圣 .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 (05) :952-957
[2]   基于采动应力监测的深部动力灾害预测技术 [J].
宋广东 ;
刘统玉 ;
王昌 .
中国矿业, 2012, (S1) :520-522
[3]   采煤面覆岩变形与破坏立体电法动态测试 [J].
张平松 ;
刘盛东 ;
吴荣新 ;
曹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9) :1870-1875
[4]   边坡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J].
隋海波 ;
施斌 ;
张丹 ;
王宝军 ;
魏广庆 ;
朴春德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S2) :3725-3731
[5]   基于BOTDR的基坑变形分布式监测实验研究 [J].
刘杰 ;
施斌 ;
张丹 ;
隋海波 ;
索文斌 .
岩土力学, 2006, (07) :1224-1228
[6]   光纤传感网络在边坡稳定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丁勇 ;
施斌 ;
崔何亮 ;
索文斌 ;
刘杰 .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03) :338-342
[7]   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J].
施斌 ;
徐洪钟 ;
张丹 ;
丁勇 ;
崔何亮 ;
陈斌 ;
高俊启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3) :493-499
[8]   覆岩变形破坏电阻率响应特征的模拟实验研究 [J].
程久龙 ;
于师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5) :6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