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估算

被引:31
作者
覃章才
黄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农田; 模型; 土壤有机碳; 饱和; 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不仅有助于减缓大气CO2浓度增加速率,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田土壤碳饱和理论,分析了全球95个覆盖温带、热带、亚热带等不同气候区农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并构建了由气温、降水、土壤黏粒含量和pH驱动的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模型(R2=0.58,n=76).中国的长期定位试验较好地验证了这一模型(R2=0.74,n=19).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低温湿润地区、高黏粒含量和低pH的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固碳潜力;高温低湿地区、低黏粒含量和高pH的土壤则较低.利用所建模型和气候、土壤等基础数据,对中国河南省农田土壤固碳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省农田表土(0~20cm)碳饱和密度平均约为32t/ha,南部地区相对较高.按该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有机碳密度估算,未来可望增加土壤固碳约为100Tg.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7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09 条
[21]  
The effect of the tillage system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under moist, cold-temperate conditions[J] . Sandra Hermle,Thomas Anken,Jens Leifeld,Peter Weisskopf.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07 (1)
[22]  
Soil carbon saturation: concept, evidence and evaluation[J] . Catherine E. Stewart,Keith Paustian,Richard T. Conant,Alain F. Plante,Johan Six.Biogeochemistry . 2007 (1)
[23]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organic and mineral fertilization on soil organic matter .2 imon T. Soil&Water Research . 2008
[24]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马俊永 ;
李科江 ;
曹彩云 ;
郑春莲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2) :236-241
[25]   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组分及活性酸的影响 [J].
王伯仁 ;
徐明岗 ;
文石林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3) :254-259
[26]   长期定位施用不同种类有机肥对作物产量及潮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J].
李科江 ;
马俊永 ;
曹彩云 ;
郑春莲 ;
孙文芳 .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01) :60-63
[27]   黑土有机培肥对土地生产力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 [J].
高洪军 ;
朱平 ;
彭畅 ;
窦森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65-69
[28]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活性有机质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J].
徐明岗 ;
于荣 ;
王伯仁 .
土壤学报, 2006, (05) :723-729
[29]   有机肥与无机肥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J].
唐继伟 ;
林治安 ;
许建新 ;
戚剑 ;
王云华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 (03) :44-47
[30]  
Long-Term Effects of Manure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for a Winter Wheat-Maize System in Jiangsu, China[J]. H. HENGSDIJK,W. de BOER.Pedosphere.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