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未成年犯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22
作者
赵兰 [1 ]
唐娟 [2 ]
李科生 [1 ,2 ]
机构
[1]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执行系
[2]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未成年犯; 攻击性;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 社会支持;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1.06.015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留守未成年犯的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攻击性问卷(A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FACESⅡ-CV)对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800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和非留守未成年犯攻击性总分差异显著,除言语攻击之外,各因子上差异显著;②相关分析表明:留守未成年犯的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攻击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预测攻击性。结论: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影响留守儿童攻击性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90 / 79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青少年攻击性的维度、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潘绮敏.华南师范大学.2005, 07
[2]   未成年犯的攻击性及相关因素 [J].
冀云 ;
刘晓明 ;
马艳杰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11) :828-829
[3]   初中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特点及其关系分析 [J].
谢子龙 ;
侯洋 ;
徐展 .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10) :898-900
[4]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J].
赵景欣 ;
刘霞 ;
申继亮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1) :36-42
[5]   关于服刑人员的内隐攻击性研究 [J].
戴春林 ;
孙晓玲 .
心理科学, 2007, (04) :955-957
[6]   儿童攻击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J].
纪林芹 ;
张文新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2) :122-127
[7]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J].
赵建平 ;
葛操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02) :132-135
[8]   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 [J].
余毅震 ;
史俊霞 ;
黄艳 ;
王俊 .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10) :811-813
[9]   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 [J].
戴春林 ;
杨治良 ;
吴明证 .
心理科学, 2005, (01) :96-98
[10]   青少年攻击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进展 [J].
李宏利 ;
宋耀武 .
心理科学, 2004, (04) :100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