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的攻击性及相关因素

被引:10
作者
冀云 [1 ]
刘晓明 [2 ]
马艳杰 [3 ]
机构
[1] 廊坊师范学院心理系
[2]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3]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关键词
攻击性; 未成年犯; 横断面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828 / 82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 [J].
谭树华 ;
郭永玉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05) :468-470
[2]   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 [J].
朱婵媚 ;
宫火良 ;
郑希付 .
心理学探新, 2006, (02) :48-50
[3]   个体攻击性结构与自尊关系研究 [J].
戴春林 ;
吴明证 ;
杨治良 .
心理科学, 2006, (01) :44-46+40
[4]   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 [J].
戴春林 ;
杨治良 ;
吴明证 .
心理科学, 2005, (01) :96-98
[5]   内隐社会认知视野中的攻击性 [J].
叶茂林 ;
彭运石 .
心理学探新, 2004, (02) :58-62
[6]   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J].
彭纯子 ;
龚耀先 ;
朱熊兆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01) :39-41
[7]   攻击性研究方法 [J].
叶茂林 .
心理科学, 2003, (02) :334-336
[8]  
高中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梁凤华.浙江大学 2005
[9]  
少年犯罪原因探讨[M].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美)特拉维斯·赫希(TravisHirschi)著, 1997
[10]  
State-trait anger theory and the utility of the Trait Anger Scale. Deffenbacher,J. L.,Oetting,E. R.,Thwaites,G. A.,Lynch,R. S.,Baker,D. A.,Stark,R. 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