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36
作者
朱婵媚 [1 ]
宫火良 [2 ]
郑希付 [1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2] 河南大学教科院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内隐攻击性; 身体攻击性; 语言攻击性; 偏好组词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1 [心理学研究方法];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以不同性质的词组为实验材料,以偏好组词为测量方法,随机抽取136名初一学生,采用被试内设计来探讨内隐状态下未成年人在不同攻击类型倾向性上的差异及其与性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偏好组词法测量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未成年人同样存在明显的内隐攻击性;在内隐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攻击倾向性显著高于语言攻击倾向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性别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 [J].
戴春林 ;
杨治良 ;
吴明证 .
心理科学, 2005, (01) :96-98
[2]   刺激物属性与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J].
叶茂林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02) :93-96
[3]   材料性质与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J].
叶茂林 .
心理科学, 2001, (04) :418-421+509
[4]   “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 [J].
杨治良,刘素珍 .
心理科学, 1996, (02) :75-78+127
[5]  
社会性动物[M]. 新华出版社 , (美)埃利奥特·阿伦森著, 2001
[6]  
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文新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