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

被引:74
作者
谢富胜 [1 ]
李安 [1 ]
朱安东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危机理论; 利润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F171.2 [];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利润率的周期性下降揭示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机制。将劳资斗争、价值实现和资本有机构成等因素纳入利润率公式,结合黄金非货币化条件下货币和信用因素,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新的综合。经验研究表明:1975—2008年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并未有效恢复;非生产工人比重上升导致的利润份额下降是利润率周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是生产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重组和之后的弹性化。在利润率长期停滞条件下,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形成了新的金融化积累模式,不得不依赖流动性的增长,使美国经济更加脆弱。美联储促进金融化积累和维护美元作为准国际储备货币的合法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必然引发当前的危机。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2+221 +22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技术变革与利润率 [J].
置盐信雄 ;
骆桢 ;
李怡乐 ;
孟捷 .
教学与研究, 2010, (07) :48-56
[2]   高盛的利益就是美国的利益——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 [J].
罗伯特布伦纳 ;
齐昊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0, 1 (02) :77-108
[3]   经济长波论及其各学派分歧的最大焦点 [J].
许建康 .
经济纵横, 2009, (11) :1-6
[4]   目前金融和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体制危机 [J].
大卫·科茨 .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8) :13-20
[5]   企业网络:激进学者的分析范式 [J].
谢富胜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07) :25-30
[6]   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与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史(下) [J].
罗伯特布伦纳 ;
孙宗伟 ;
许建康 .
国外理论动态, 2006, (03) :17-23
[7]   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与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史(上) [J].
罗伯特布伦纳 ;
孙宗伟 ;
许建康 .
国外理论动态, 2006, (02) :18-22+25
[8]  
政治经济学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柳欣, 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3
[10]  
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大辞典[M]. 法律出版社 , 皮特·纽曼(PeterNewman)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