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对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Ⅰ和IAP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黄文
谢宗贵
王继德
许刚
周殿元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
[2] 济南军区总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胰腺癌; 介入治疗;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9 [胰腺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Ⅰ (sTNFR Ⅰ )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5 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前后血清sTNFR Ⅰ和IAP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sTNFR Ⅰ和IAP均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行化疗栓塞术后 ,患者血清sTNFR Ⅰ和IAP均降低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应用免疫调节剂组较未用组血清sTNFR Ⅰ和IAP均下降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 Ⅰ和IAP的水平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 ,介入治疗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辅以合理的过继免疫治疗能增强这种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J].
林钧华 ;
宋明志 ;
张源远 ;
徐益语 ;
陈颢 .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1, (02) :95-96
[2]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胰腺癌bcl-2、bax基因的影响 [J].
傅德良 ;
倪泉兴 ;
虞先浚 ;
张群华 ;
姚其远 ;
金忱 ;
曹国海 ;
张延龄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 (03) :19-21
[3]   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J].
张家骅 ;
冉江华 ;
郭群 ;
周粼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9, (06) :16-17
[4]   妇科肿瘤患者血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J].
张为远 ;
王萍 ;
赵艳辉 ;
王丽 ;
张炜阳 .
中华医学杂志, 1999, (03) :34-36
[5]   食管癌放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变化和意义 [J].
刘辉 ;
彭开桂 .
肿瘤防治研究, 1999, (01) :10-12
[6]  
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M].巴德年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7]   Modul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 1 and 2 in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 The differences and implications in pathogenesis [J].
Tai, DI ;
Tsai, SL ;
Chen, TC ;
Lo, SK ;
Chang, YH ;
Liaw, YF .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001, 8 (04) :321-327
[8]   Perioperativ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serum levels of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J].
Iwanaga, T ;
Suzuki, H .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1999, 44 (08) :160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