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的经常项目顺差不合理吗?——对指责者立论研究的一个评述

被引:2
作者
王栋贵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经常项目; 顺差; 国际收支阶段; 资本逆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国内研究者对中国长期经常项目顺差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明确指责其不经济、不合理,另一种是在全球经济失衡研究视角下间接地认为其合理。其中指责者根据国际收支阶段假说、资本从富国流向穷国的新古典理论以及资本净流入必然对经济增长有利的假设这三方面论据,得出规范性研究的结论: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或资本逆流是不经济、不合理的,应该追求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净流入。以上三方面理论对理解和评判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十分重要且相互间联系紧密,但以上两类研究者对此都没有给出充分讨论。本文就此给出系统的综述,并指出这三方面的研究并非如部分研究者所想象的那般坚实,能用以批判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合理性及其背后的宏观经济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31]   国际资本流动与“卢卡斯悖论” [J].
郭熙保 ;
孔凡保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5) :4-8
[32]   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 [J].
余永定 ;
覃东海 .
世界经济, 2006, (03) :31-41
[33]   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J].
李扬 ;
余维彬 .
国际金融研究, 2006, (02) :12-18
[34]   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J].
郑远强 .
财贸研究, 2005, (03) :6-10
[35]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思考 [J].
李鸿飞 .
国际贸易问题, 2004, (06) :77-80
[36]   解读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特征、形成动因、调整方向及政策建议 [J].
王月溪 .
管理世界, 2003, (04) :26-32
[37]   中国国际收支的超前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变动趋势和调整方向 [J].
杨柳勇 .
世界经济, 2002, (11) :11-18+80
[38]   关于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 [J].
余永定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 (10) :18-23
[39]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外商投资——资本形成、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 [J].
贺执中 ;
盛敏 .
世界经济文汇, 1997, (03) :31-37
[40]   外国资本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
李坤望,佟家栋 .
南开学报, 1996, (02)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