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小麦条锈病预测研究

被引:3
作者
聂臣巍 [1 ,2 ]
机构
[1]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气象因子; 贝叶斯网络; 预测模型;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4.16.067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2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目的]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平台上,将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贝叶斯网络引入病害预测,基于关键气象因子(温度、降水、湿度、日照)构建一个用于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概率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采用预测日前7 d的气象数据预测自预测日起7 d内的条锈病发病概率,并对我国小麦条锈病重要流行区域——甘肃省东南部地区2010~2012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模型在返青期至乳熟期输出的病害发生概率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度分别为62.92%、63.18%、79.48%、94.75%,能够较客观地反映病害发生的时间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结论]该研究表明将贝叶斯网络和GIS分析结合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利用关键气象因子进行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测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027 / 50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新疆地区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J].
王智 ;
师庆东 ;
常顺利 ;
吴友均 ;
梁凤超 .
高原气象, 2012, (01) :201-208
[2]   甘肃天水市冬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测 [J].
许彦平 ;
姚晓红 ;
王从书 ;
安炜 ;
段永良 .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01) :142-148
[3]   基于小波网络的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研究 [J].
袁磊 ;
李书琴 .
微计算机信息, 2009, 25 (35) :42-43+81
[4]   基于GM(1,1)组合模型的小麦条锈病预测方法研究 [J].
刘荣英 ;
马占鸿 .
生物数学学报, 2007, (02) :343-347
[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不确定性知识处理研究 [J].
余长慧 ;
孟令奎 ;
潘和平 .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4, (01) :1-3+6
[6]   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 [J].
万安民 ;
赵中华 ;
吴立人 .
植物保护, 2003, (02) :5-8
[7]   中国陆地区域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 [J].
林忠辉 ;
莫兴国 ;
李宏轩 ;
李海滨 .
地理学报, 2002, (01) :47-56
[8]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的BP神经网络预测 [J].
胡小平 ;
杨之为 ;
李振岐 ;
邓志勇 ;
柯长华 .
西北农业学报, 2000, (03) :28-31
[9]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状况和研究现状 [J].
万安民 .
世界农业, 2000, (05) :39-40
[10]   鲁西南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 [J].
黄善斌,卢皖,孔繁忠,张翠英,刘瑞民 .
中国农业气象, 1996, (05)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