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褐飞虱两种生物型种群参数影响的比较

被引:6
作者
黄所生 [1 ]
黄凤宽 [1 ]
韦素美 [1 ]
龙丽萍 [1 ]
蒋显斌 [2 ]
程正新 [2 ]
机构
[1]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广西大学农学院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褐飞虱; 生物型; 高温; 饥饿; 浸水; 杀虫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比较了孟加拉型和生物型Ⅱ褐飞虱种群对高温、饥饿、浸水和杀虫剂等因子的反应。结果表明,35.0℃下孟加拉型若虫的致死中量时间(LT50)显著高于生物型Ⅱ,但两个生物型在26℃和37.5℃下的LT50间差异均不显著,而40.0℃时生物型Ⅱ若虫的LT50显著高于孟加拉型。在26、35.0℃和室内自然变温(26~35.0℃)条件下测定成虫耐饥力,两生物型间LT50均差异不显著。在各饥饿处理时间下,两生物型褐飞虱单雌平均产卵量差异均不显著。褐飞虱卵浸水1、3d和5d,两个生物型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生物型Ⅱ卵浸水5d后孵化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说明浸水5d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卵的孵化率有影响。取食经浸水5d处理的稻株168h后,生物型Ⅱ若虫的死亡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孟加拉型死亡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不浸水对照处理两个生物型的2~3龄若虫168h时就已全部发育为成虫,而浸水处理则到216h时才全部发育为成虫,这表明水稻浸水处理延迟了两个生物型若虫的发育进度。对于甲胺磷,药后1d、2d孟加拉型的致死中浓度(LC50)均显著小于生物型Ⅱ;对于噻嗪酮,孟加拉型药后5d的LC50均显著小于生物型Ⅱ,表明孟加拉型对这两种杀虫剂较生物型Ⅱ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4359 / 43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稻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变化动态规律的研究 [J].
龙丽萍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5-20
[2]   褐飞虱生物型的变异动态监测及广谱抗性品种(材料)的筛选 [J].
黄凤宽 ;
韦素美 ;
黄所生 ;
罗善昱 ;
李青 .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01) :111-112
[3]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抗逆性 [J].
吕仲贤 ;
俞晓平 ;
陈建明 ;
郑许松 ;
唐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5) :745-748
[4]   稻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的检测技术 [J].
庄永林 ;
沈晋良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114-117
[5]   不同温度下浸水对褐飞虱生存、繁殖及其寄主的影响 [J].
吕仲贤 ;
俞晓平 ;
郑许松 ;
陈建明 .
生态学报, 2000, (04) :624-628
[6]   高温对褐飞虱体内保幼激素酯酶活性的影响 [J].
冯从经 ;
戴华国 ;
武淑文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2) :114-115
[7]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逆性 [J].
吕仲贤 ;
俞晓平 ;
陈建明 ;
郑许松 ;
张志涛 .
浙江农业学报, 1999, (06) :301-305
[8]   褐飞虱生物型测定及其与迁飞关系分析 [J].
李青 ;
罗善昱 ;
韦素美 ;
黄凤宽 .
昆虫知识, 1999, (05) :257-260
[9]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致害性变异和为害特征(英文)[J]. 吕仲贤,俞晓平,巫国瑞,陶林勇,陈建明,郑许松.Entomologia Sinica. 1999(02)
[10]   褐稻虱生物型的研究进展 [J].
吴荣宗 ;
江志强 ;
张良佑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4) :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