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如何实现长效脱贫?——ICT赋能的可行能力视角

被引:3
作者
易法敏
朱朕龙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ICT可行能力; BOP群体; 农村电商; 赋能; 长效脱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1 ;
摘要
“十四五”规划时期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过渡期,需要把脱贫攻坚的一些政策、体制机制顺利地转成乡村振兴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实现二者有效衔接;转换过程中,建立起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子商务作为特殊的ICT应用,在我国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的减贫脱贫作用。随着ICT向数字技术转化升级,电子商务的减贫脱贫作用也相应地向长效脱贫转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和分析贫困群体如何通过ICT赋能获得ICT可行能力,农村电商如何通过提高贫困群体的ICT可行能力实现长效脱贫的问题。研究发现,ICT通过授权和传授知识来增强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的能力,形成ICT可行能力,并使BOP群体得以通过经济收入增加、生计方式的自由改进实现减贫。互联网的赋能是BOP群体掌握ICT的基本途径;ICT的升级迭代使得BOP群体的ICT可行能力也在赋能系统的支持下,沿着能力阶梯持续增长,进入到下一轮经济收入增加、生计策略改进和内生能力持续增长的循环。这样,ICT可行能力作为内在推动力量,使得农村电商的发展持续地促进了减贫,从而实现长效脱贫。依靠电商平台、社会企业、政府组织的外部赋能是其ICT可行能力形成及升级的主要方式;构建面向BOP群体乃至于整个农村地区的ICT技能普及体系,持续提高BOP群体ICT可行能力是促进农村电商长效脱贫的必要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民增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考察 [J].
唐跃桓 ;
杨其静 ;
李秋芸 ;
朱博鸿 .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06) :75-94
[2]   ICT赋能的扶贫平台商业模式创新 [J].
易法敏 ;
朱洁 .
管理评论, 2019, 31 (07) :123-132
[3]   电商参与提升农户经济获得感了吗?——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差异 [J].
王瑜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7) :37-50
[4]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其对策——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分析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甘肃社会科学, 2019, (03) :130-136
[5]   互联网使能、金字塔底层创业促进内生包容性增长的双案例研究 [J].
刘亚军 .
管理学报, 2018, 15 (12) :1761-1771
[6]   电子商务有益于农民增收吗?——来自江苏沭阳的证据 [J].
曾亿武 ;
郭红东 ;
金松青 .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02) :49-64
[7]   精准扶贫视阈下参与式帮扶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 [J].
孙德超 ;
白天 .
社会科学, 2017, (08) :42-50
[8]   合作稳定性、参与动机与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进化 [J].
张华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 38 (12) :59-73+128
[9]   可行能力方法视阈下的精准扶贫:国际实践及对本土政策的启示 [J].
杨帆 ;
章晓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24 (06) :23-30
[10]   “数字鸿沟”还是“信息红利”?信息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销售价格——一个微观角度的实证研究 [J].
许竹青 ;
郑风田 ;
陈洁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4) :1513-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