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震重灾区生态影响分区及恢复对策

被引:9
作者
刘孝富 [1 ]
段培强 [2 ]
王维 [1 ]
许超 [1 ]
张哲 [1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赤峰市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
地震; 生态影响; 分区; 恢复对策; 成都;
D O I
10.13198/j.res.2010.06.48.liuxf.008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地震是造成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后生态恢复的总体对策是决策者亟待获取的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及时开展地震生态影响分区研究.以成都地震重灾区为例,利用汶川地震前后2期TM影像灰度差提取了地质灾害区;从敏感性和诱导性两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震重灾区进行了生态危险度分类;基于不同区域的生态破坏强度及危险度特征,开展了地震生态影响分区,并以此作为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级及措施的总体布局.结果表明:成都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面积为118.3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36%;其中,应首先采用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修复的面积为40.7 km2,通过生物措施修复的面积为66.2 km2,其余的则依靠自然演替逐渐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711 / 7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利用强震记录分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 [J].
王秀英 ;
聂高众 ;
王登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369-2376
[2]   四川汶川Ms8级地震引发的滑坡与地层岩性、坡度的相关性 [J].
姚鑫 ;
许冲 ;
戴福初 ;
张永双 .
地质通报, 2009, 28 (08) :1156-1162
[3]   汶川地震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 [J].
王智 ;
庄亚芳 ;
蒋明康 ;
徐网谷 .
四川环境, 2009, 28 (03) :46-49
[4]   基于地层岩性的崩塌滑坡敏感性分析——以5·12震后都汶公路沿线为例 [J].
刘应辉 ;
朱颖彦 ;
苏凤环 ;
王春振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3) :125-130
[5]   汶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 [J].
徐国栋 ;
方伟华 ;
史培军 ;
袁艺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8, 28 (06) :74-83
[6]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J].
吴宁 ;
卢涛 ;
罗鹏 ;
朱单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10-5819
[7]   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J].
徐新良 ;
江东 ;
庄大方 ;
邱冬生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99-5908
[8]   不同地震烈度对灾区景观生态破坏程度的评价 [J].
张春敏 ;
王根绪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938-5947
[9]   汶川大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J].
欧阳志云 ;
徐卫华 ;
王学志 ;
王文杰 ;
董仁才 ;
郑华 ;
李迪华 ;
李智琦 ;
张宏锋 ;
庄长伟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01-5809
[10]   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J].
王文杰 ;
潘英姿 ;
徐卫华 ;
王晶晶 ;
白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5) :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