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结构变迁(1928—1949)

被引:23
作者
郑磊
机构
[1]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关中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9 [中国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本文以 1 92 8— 1 930年西北大旱灾前后的陕西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由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变迁对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影响。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近现代以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而非其它原因 ,才造就了关中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 ,即频繁的灾荒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 ,使关中地区的人地关系出现了恶性宽松的局面 ,直接导致了关中地区的自耕农社会。这也是作者所理解的所谓“关中模式”理论的真正本质。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1927-1937年的地价变动与土地买卖─—30年代土地问题研究之一 [J].
刘克祥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0, (01) :21-36+54
[2]   本世纪前期陕西农业雇佣、租佃关系比较研究 [J].
钞晓鸿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9, (03) :19-37
[3]   清代台湾拓垦过程中的股份制经营——兼论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不成立 [J].
曹树基 .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02) :127-142+1
[4]   本世纪30年代(抗战前)农村地价下跌问题初探 [J].
王方中 .
近代史研究, 1993, (03) :189-218
[6]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 [J].
章有义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 (02) :3-10
[7]   陕西关中地区三十、四十年代农村雇佣关系的特点及性质初探 [J].
韦苇 .
中国农史, 1987, (02) :19-32
[8]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9]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10]  
延川县志.[M].延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