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模型的争论与发展

被引:45
作者
陈成忠 [1 ]
林振山 [2 ]
机构
[1] 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 不详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研究方法; 缺陷; 发展改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足迹模型自William Rees 1992年提出、Mathis Wackernagel 1996年推广应用以来,在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和争论中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其理论假设、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证应用、一些缺陷改进等。在这些综述成果基础上,结合近2~3年的研究新进展,概括了10a来对其理论假设、均衡因子、产量因子、计算方法、过于静态性、缺乏预测性、结论单一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争论,聚焦了在概念发展、计算方法、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应用领域、时间序列、非线性科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及发展,并指出今后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将要在计算方法改进、加强实践操作及市场化运作、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机联系、与非线性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长时间序列动态评估、单项指标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争论、改进的综述及发展方向的提出,目的在于引发国内对生态足迹模型研究的新思考,推动生态足迹模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252 / 626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