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被引:22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陈玲玲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非线性动力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考虑到进出口贸易对区域(国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产生的重要影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建立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对外贸易三者之间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平衡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成线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与Mathis Wackernagel的论证相吻合;(2)区域最大生态承载力增大将导致平衡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增大,通过保护环境、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土地整理等增加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等),通过科技、资金投入、管理等提高地方单产,不仅能提高生态承载力,还直接关系到生态足迹的大小;(3)一个区域或国家要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区域单位贸易的生态足迹大于其最大生态承载力与最大生态足迹的比值。尽量多进口自然资源性的初级生物产品,少进口高附加值的技术性产品和“奢侈性”消费品(如小汽车);出口自然资源性的初级生物产品,实际上是在出口生态承载力,应多出口人力资源、科技、管理、教育等隐形的社会资源。4)进一步揭示了贸易结构合理、自主创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812 / 38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资源约束下的三元函数区域增长模式
    林振山
    [J]. 地理研究, 2005, (05) : 767 - 773
  • [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元相虎
    李华
    陈彬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3) : 38 - 42
  • [3] 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
    徐中民
    程国栋
    邱国玉
    [J]. 地理学报, 2005, (02) : 198 - 208
  • [4]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刘宇辉
    彭希哲
    [J]. 生态学报, 2004, (10) : 2257 - 2262
  • [5] 有限约束的Rabenau-Lin区域增长模式
    林振山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 137 - 142
  • [6] Nonlinear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arth science. Lin Z S. Meteorology Press . 2003
  • [7] Applying physical input/output analysis to estimate land appropriation(Ecological Footprints)of international trade activities. Klaus Hubacek,Stefan Giljum. 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3
  • [8] New Methodologyfor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with an applicationtothe NewZealand economy. Katheyn B,Bicknell. Ecological Economics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