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

被引:48
作者
刘平
秦晶
刘建昌
王华锋
王效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桉树林;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规模种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探讨大面积人工种植桉树林中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云南省西南部3.75万hm2桉树人工林及其周围环境为研究区域,通过群落学调查,运用重要值、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等指标,统计分析桉树人工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次生林)和撂荒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结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中植被经过一定时间的演替会达到一定的丰富度,植物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呈现出复杂性变化的特点,但规律性并不明显。桉树林样地中出现植物135种,隶属73科97属,草本层为最发达的一层;次生林样地中出现植物270种,隶属146科189属,乔木层为最发达层;撂荒地样地中出现植物105种,隶属74科104属,无乔木层。以样点9为例,类似立地因子的桉树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值Iv与其他2种植被类型相比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分析显示,桉树林多样性指数D值和H值、均匀度指数J值显著低于次生林(P<0.05),在海拔1700 m以下显著低于撂荒地(P<0.05),而1700m以上略高于撂荒地。桉树(Eucalyptus spp.)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与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在轮歇的撂荒地和低效灌木林地上发展桉树林不仅可以提供木材或纸浆材资源,而且还能够丰富植被结构和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227 / 22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桉树人工林冠层、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 [J].
时忠杰 ;
张宁南 ;
何常清 ;
邱志军 ;
徐大平 ;
高吉喜 ;
胡哲森 .
生态学报, 2010, 30 (07) :1932-1939
[2]   桉树人工林与邻近区域群落土壤肥力研究 [J].
夏体渊 ;
段昌群 ;
张彩仙 ;
付登高 ;
段宗颜 ;
达良俊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 (01) :118-123
[3]  
引种桉树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平亮,谢宗强.应用生态学报. 2009(07)
[4]   桉树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养分的对比研究 [J].
龚珊珊 ;
廖善刚 .
江苏林业科技, 2009, 36 (03) :1-4
[5]   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J].
刘涛 ;
杨民胜 ;
刘德桃 ;
易平 ;
吴志华 .
桉树科技, 2007, (01) :31-34
[6]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耗水量研究 [J].
张宁南 ;
徐大平 ;
Jim Morris ;
周光益 ;
白嘉雨 ;
周涛 .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01) :1-5
[7]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J].
徐大平 ;
张宁南 .
广西林业科学, 2006, (04) :179-187+201
[8]   桉树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林经营 [J].
杨民胜 ;
吴志华 ;
陈少雄 .
桉树科技, 2006, (01) :32-39
[9]   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J].
王长庭 ;
龙瑞军 ;
丁路明 ;
来德珍 ;
李有福 .
草业科学, 2005, (06) :1-7
[10]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J].
岳明 ;
崔延棠 ;
王双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1) :3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