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活性改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4
作者
刘长莉
沈海龙
崔宗均
赵敏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定向诱导; 直接进化; 筛选;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17.027
中图分类号
Q814 [酶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摘要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高效水解起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纤维素酶存在活性不高、对天然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弱等因素限制其推广和应用等问题。本文对各种改良纤维素酶活性的方法进行总结,例如利用纤维素酶和底物性质、定向诱导、直接进化、化学物理诱变育种等方法实现纤维素酶性质的改良。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定向诱变技术提高酶活上,获得所需的功能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利用直接进化的方法,不需要了解蛋白质结构和酶与底物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成功筛选高活性的酶,此外,根据目标酶的性质和底物的特性进行筛选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7431 / 74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枯草芽孢杆菌Pab02产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 [J].
祝小 ;
耿秀蓉 ;
潘康成 ;
吴敏峰 .
饲料研究, 2007, (01) :61-63
[2]   快速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秸秆的分解能力及稳定性 [J].
王伟东 ;
崔宗均 ;
王小芬 ;
牛俊玲 ;
刘建斌 ;
Igarashi Yasuo .
环境科学, 2005, (05) :156-160
[3]   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筛选及功能 [J].
崔宗均 ;
李美丹 ;
朴哲 ;
黄志勇 ;
Masaharu Ishii ;
Yasuo Igarashi .
环境科学, 2002, (03) :36-39
[4]  
Quantifying bacterial population dynamics in compost using 16S rRNA gene probes.[J].Patrick D. Schloss;Anthony G. Hay;David B. Wilson;James M. Gossett;Larry P. Walker.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4, 4
[5]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modeling and initial studies of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to improve cellulase activity on Cel9A from Thermobifida fusca [J].
José M. Escovar-Kousen ;
David Wilson ;
Diana Irwin .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04, 113 :287-297
[6]  
Diversification of exogenous genes in vivo in Neurospora.[J].D. E. A. Catcheside;J. P. Rasmussen;P. J. Yeadon;F. J. Bowring;E. B. Cambareri;E. Kato;J. Gabe;W. D. Stuart.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3, 5
[7]  
一组多功能细菌复合系的酶活表达特性及菌种组成.[A].刘长莉;王小芬;牛俊玲;沈海龙;崔宗均;.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