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黑土活性有机碳的特征
被引:5
作者:
梁尧
[1
,2
]
韩晓增
[2
]
王凤菊
[1
]
王凤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草地;
农田;
黑土;
颗粒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1.04.017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阐明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综合作用下黑土活性有机碳的数量特征,探讨合理调控农田土壤质量的施肥模式。本试验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对比和研究了草地与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冷水提取有机碳以及热水提取有机碳数量上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过25年的自然恢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的数量显著高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无肥处理(P<0.05)。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处理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经过长期化肥+有机肥处理后,农田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组分的数量较无肥和化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除微生物生物量碳外,总有机碳与其他活性有机碳组分的数量均达到草地植被下的碳水平,土壤总有机碳及冷水和热水提取有机碳的含量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差异不显著,颗粒有机碳含量比草地生态系统坛加43.7%。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冷水提取有机碳以及热水提取有机碳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是提高黑土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数量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64 / 871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