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性水稻土钾素固定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廖育林 [1 ,2 ,3 ]
郑圣先 [1 ,3 ]
鲁艳红 [1 ,2 ,3 ]
杨曾平 [1 ,2 ,3 ]
聂军 [1 ,3 ]
谢坚 [1 ,3 ]
机构
[1]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农业部望城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化肥; 稻草; 红壤水稻土; 钾素固定;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1.039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连续27年(1981-2007年)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钾素固定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其中5个处理: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和稻草)和NPK+RS(施氮、磷、钾肥和稻草)。结果表明,在加入外源钾浓度0.4~4.0g/L的范围内,土壤固钾量均随着加入外源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大。5个施肥处理的固钾能力存在差异,与试前土壤相比,长期不施钾(CK和NP)处理土壤的固钾能力增强,长期施钾肥或稻草(NPK、NP+RS和NPK+RS)处理土壤的固钾能力降低,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是影响土壤固钾能力的重要原因,施钾量高的处理土壤的固钾能力低。在高强度稻-稻种植条件下,水稻作物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钾。长期不施用钾肥,会导致土壤钾素的严重耗竭,此后施入的钾则会被土壤固定,导致钾肥对当季作物的有效性降低。当土壤中钾含量相对较高时,施入钾肥则不易被吸附固定。如果施入的钾不能及时被作物吸收利用,则极易被淋失。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加,土壤的固钾能力降低;另外,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引起土壤K+饱和度的增加,也使土壤的固钾能力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3+95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长期施钾下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钾素固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张会民 ;
徐明岗 ;
吕家珑 ;
刘骅 ;
石孝均 ;
黄绍敏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4) :749-756
[2]   我国主要土壤供钾能力的综合评价 [J].
杨振明 ;
周文佐 ;
鲍士旦 ;
史瑞和 .
土壤学报, 1999, (03) :377-386
[3]   我国北方一些土壤对外源钾的固定 [J].
黄绍文 ;
金继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6, (02) :131-138
[4]  
土壤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学垣主编, 2001
[5]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