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种SSR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47
作者
张晓丽 [1 ]
郭辉 [2 ]
王海岗 [1 ]
吕建珍 [3 ]
袁筱萍 [3 ]
彭锁堂 [1 ]
魏兴华 [3 ]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
[2] 广西大学
[3]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栽培稻; 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遗传多样性; 分子方差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48对SSR引物对288份我国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0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5~20,平均10.5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731,变幅为0.384(RM409)~0.905(RM206)。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高于栽培稻种,栽培稻等位基因数和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普通野生稻的70.2%和88.2%,其中,栽培稻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分别为普通野生稻的65.4%和53.0%,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仅为地方品种的81.1%。AMOVA分析表明,总变异的10.3%是由于种间SSR遗传差异所引起的,不同SSR位点种间的分化程度不同,在0.7%~46.3%之间,有43个位点种间遗传分化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RM427分化最为明显,达46.3%。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总体偏粳,极少数广东、海南材料偏籼。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5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水稻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近50年变化趋势 [J].
齐永文 ;
张冬玲 ;
张洪亮 ;
王美兴 ;
孙俊立 ;
廖登群 ;
魏兴华 ;
裘宗恩 ;
汤圣祥 ;
曹永生 ;
王象坤 ;
李自超 .
科学通报, 2006, (06) :693-699
[2]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群体籼粳分化的SSR分析 [J].
李亚莉 ;
杨晓曦 ;
赵丰萍 ;
许明辉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2) :137-140
[3]   水稻微卫星标记的发展与应用 [J].
鞠玉栋 ;
李金泉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10) :143-145+200
[4]   中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等位酶多样性及其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分析 [J].
魏兴华 ;
汤圣祥 ;
江云珠 ;
余汉勇 ;
裘宗恩 ;
颜启传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2) :30-35
[5]   用SSR标记比较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J].
朱作峰 ;
孙传清 ;
付永彩 ;
张培江 ;
王象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2) :1437-1441
[6]   中国稻作起源与演化 [J].
王象坤 ;
孙传清 ;
才宏伟 ;
张居中 .
科学通报, 1998, (22) :2354-2363
[7]   水稻一多拷贝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J].
杨官品 ;
M.A.SaghaiMaroof ;
张启发 ;
秦昌华 ;
罗忠训 .
遗传, 1998, (02) :31-34
[8]   水稻同工酶基因多样性及非随机组合现象的研究 [J].
孙新立,才宏伟,王象坤 .
遗传学报, 1996, (04) :276-285+331
[9]   野生稻天然群体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RFLP)多态性研究 [J].
王振山 ;
朱立煌 ;
刘志勇 ;
王象坤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6, (02)
[10]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基因组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初步分析 [J].
孙传清,毛龙,王振山,朱立煌,王象坤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