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广州中北部大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研究

被引:9
作者
周芯玉 [1 ]
涂静 [2 ]
廖菲 [1 ]
胡东明
机构
[1] 广州市气象台
[2] 广东省气象台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词
暴雨; 多尺度特征; 低空急流; 风廓线雷达; 中尺度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NCEP 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及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4年5月23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天气尺度系统以及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多尺度系统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使华南持续受短波槽影响;低层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低空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南亚高压使得华南上空风场辐散抽吸作用明显。(2)强降水发生前,强风速伸展高度的不断降低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且水汽条件较好;低空急流指数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在强降水发生前1~2 h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则迅速减小。(3)风场低层垂直切变的增强与强风速的下传具有较好的时间对应关系,说明由于强风速垂直伸展高度不断降低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在强降水发生前,低空急流、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垂直风切变的相应变化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利用中位数方法对风廓线雷达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 [J].
周芯玉 ;
廖菲 .
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 (06) :804-810
[2]   广州两次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低空风场特征 [J].
周芯玉 ;
廖菲 ;
孙广凤 .
高原气象, 2015, (02) :526-533
[3]   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的中尺度分析 [J].
郭弘 ;
林永辉 ;
周淼 ;
刘黎平 .
暴雨灾害, 2014, 33 (02) :171-180
[4]   5·23广东特大暴雨过程特点及数值诊断分析 [J].
陈炳洪 ;
林良勋 ;
张维 ;
吴乃庚 .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5) :738-744
[5]   广东2010年5月一周两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J].
伍志方 ;
李怀宇 ;
吴乃庚 ;
叶爱芬 ;
曾沁 ;
吴秀兰 .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01) :68-77
[6]   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 [J].
张晓美 ;
蒙伟光 ;
张艳霞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5) :551-560
[7]   广东2008年罕见“龙舟水”特点及成因诊断分析 [J].
林良勋 ;
吴乃庚 ;
黄忠 ;
蔡安安 .
气象, 2009, 35 (04) :43-50
[8]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J].
孙继松 .
大气科学 , 2005, (03) :445-452
[9]  
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 气象出版社 , 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编写组编, 2006
[10]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