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2005年夏季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39
作者:
栾青杉
[1
,2
]
孙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集结构;
多尼骨条藻;
典范对应分析;
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5年9月8—15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5°32.5°N,121.0°123.5°E)进行的多学科外业航次调查所获资料,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鉴定浮游植物98种(含变种和变型),硅藻是浮游植物中的主要类群;浮游植物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和大洋种;优势种主要为多尼骨条藻、尖刺伪菱形藻、柔弱几内亚藻、翼鼻状藻细长变型和柔弱伪菱形藻;细胞丰度平均为256.4个·mL-1,高值出现在调查区的中部偏南及东北部海域;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分布显示:调查区东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物种均一性较好。物种与环境的典范对应分析显示:甲藻与环境因子中溶解氧的关系较为密切;多尼骨条藻与海水中硅酸盐和硝酸盐的关系较为密切,与海水盐度有很大的负相关性;各物种在排序图中的位置反映了其对不同环境资源的生态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4967 / 497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