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食用合成色素的遗传毒理学效应研究

被引:5
作者
林建城
林素霞
机构
[1]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福建莆田
[2] 莆田县医院
关键词
合成色素; 遗传毒理学; 生物学检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96.1 [食物毒、腐肉毒及其细菌产物];
学科分类号
100405 ;
摘要
本文采用生物学检测技术,对五种国产食用合成色素的遗传毒理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合成色素能明显诱发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 P<0 .05 或P< 0 .01) ,并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F检验还显示这五种不同色素的四分体微核率间差异极显著。同时,五种色素同样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提高,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比效,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1) 。提示食用合成色素对植物性细胞和体细胞内的染色体都具有诱变效应,一定剂量下呈较强烈的遗传毒理学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世界性环境监测计划及展望 [J].
Te-HsiuMa .
癌变畸变.突变., 1993, (04) :42-46+52
[2]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两种食品添加剂诱变效应 [J].
汪引宣 ;
冯英 ;
阮佩红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89, (03) :80-83+89
[3]   应用植物细胞微核技术检测食品中的诱变剂 [J].
李秉道 ;
王国昌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89, (03) :71-74
[4]   平阳霉素诱发紫露草四分体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及其相互关系 [J].
王英彦 ;
赵艾 ;
李日新 ;
汤大支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84, (04) :4-6
[5]   紫露草微核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法 [J].
马德修 .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1, (02) :65-73
[6]  
食品卫生学[M]. 轻工业出版社 , 杜雅纯主编, 1991
[7]  
生物统计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杜荣骞 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