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

被引:10
作者
王书玉
卞新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复种指数;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发展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作物生产是通过轮作进行的,某些地区存在耕地的弃耕现象。Wackernagel生态足迹方法没有考虑复种的影响,耕地类生态足迹核算结果实际是播种面积,而生态承载力核算得到的是耕地面积,因此,二者不具有可比性,生态足迹盈余核算存在逻辑性错误。从理论角度采用复种指数修正耕地类生态足迹,使核算结果为耕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分析了阜宁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生态供需状况及发展能力变动趋势,采用生态足迹盈余强度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995~2003年,阜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从1.120 7 hm2增加到2.434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人均生态赤字从0.815 3 hm2增加为2.017 2 hm2,发展能力由1.226 5增加为3.140 7,生态足迹盈余强度由-1.226 5增强为-0.495 7 hm2。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得到的发展能力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Wackernagel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751 / 7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
    檀满枝
    陈杰
    田晓四
    张学雷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6) : 82 - 87
  • [2] 山区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
    舒肖明
    杨达源
    董杰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2) : 243 - 247
  • [3] 江苏省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窦贻俭
    苏慧
    高超
    朱继业
    不详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06) : 519 - 523
  • [4] 生态足迹研究——辽宁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董泽琴
    孙铁珩
    [J]. 生态学报, 2004, (12) : 2735 - 2739
  • [5] 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
    陈六君
    毛谭
    刘为
    方福康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5) : 55 - 59
  • [6] 生态足迹在可持续性定量测度中的应用——以湖南省2000年为例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谢春花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4) : 322 - 327
  • [7] 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
    王书华
    张义丰
    毛汉英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1) : 96 - 104
  • [8]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郭秀锐
    杨居荣
    毛显强
    [J]. 地理研究, 2003, (05) : 654 - 662
  • [9]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李金平
    王志石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 197 - 203
  • [10]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徐中民
    张志强
    程国栋
    陈东景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 280 -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