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交界红柳河辉长质糜棱岩的超显微影像特征及其形成动力学环境分析

被引:7
作者
郭召杰
谢艳霞
马军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关键词
辉长质糜棱岩,超显微影像,形成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3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红柳河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层具有强烈的韧性变形现象.用 T E M 观察辉石的超显微位错组态特征,其自由位错从直线状、弓弯状、环状及具尖点、三结点结构直至漫散结构的胞结构,位错壁组态表现为由直线形和环形位错排列而成的两种类型,还可见清晰的亚颗粒构造.显微与超显微特征表明,辉石以晶内位错滑移为主导变形机制.利用动态重结晶的辉石- 斜长石矿物对讨论了糜棱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温度大约为420 ℃,压力150 M Pa ;用动态重结晶颗粒大小对古差异应力进行估算,平均为85 .78 M Pa.认为红柳河辉长质糜棱岩是在洋盆扩张过程中,洋壳上部冷的刚性层与下伏较热的塑性层拆离,沿拆离面韧性剪切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3 / 386+443 +4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