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107
作者
尹尚先
武强
王尚旭
机构
[1] 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系
关键词
工程地质; 陷落柱; 楔形; 力学分析; 华北煤矿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岩溶陷落柱是中国北方型石炭二迭纪煤田的一种特殊隐伏垂向构造,广泛分布于20个煤田45个煤矿区。通过对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内部物质特征和外部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适当的岩溶及地质构造是岩溶陷落柱形成的基本要素,其形成过程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动力地质过程。以奥灰岩层中岩溶发育为基础,地下水的强烈交替为条件,岩体自重重力、地应力集中以及溶洞内的真空负压三重作用为动力,经过迅速垮落、溶蚀、搬运、塌陷、冒落等周而复始的过程,分阶段逐步形成陷落柱。向斜轴部的岩层底面受张拉破碎为‘倒楔形’岩块,背斜轴部岩层底面受压破碎为‘正楔形’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向斜轴部有利于岩块整体下移形成陷落柱,从力学上解释了‘华北地区岩溶陷落柱集中发育多在向斜褶曲部位而不是背斜轴部’这一基本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开滦煤矿防治水综合技术研究.[M].钟亚平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