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养分吸收分配规律

被引:11
作者
黄绍敏 [1 ]
宝德俊 [1 ]
郭斗斗 [1 ]
张水清 [1 ]
许为钢 [2 ]
胡琳 [2 ]
吴政卿 [2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河南省; 长期施肥试验; 潮土; 小麦; 养分吸收与分配; 合理施肥;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1.11.017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P、K分别为2.06kg、0.44kg和1.84kg,需要N∶P∶K比例为1∶0.19∶0.89;以郑麦9023为代表的强筋小麦吸收N、P、K分别为2.65kg、0.51kg和2.61kg,比中筋小麦分别增加0.59kg、0.07kg和0.77kg,需要N∶P∶K比例为1∶0.21∶0.98。N、P在籽粒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品种间差异较小,9个品种N在籽粒中分配比例平均为79%,P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77%,K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16.5%。通过小麦秸秆还田,21%~25%的N、24%~32%P以及78%~89%的K归还到土壤。目前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比中筋小麦需更多N和K,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强筋小麦需要N 170~200kg/hm2,N∶P2O5∶K2O适宜比例为1∶0.48∶0.7。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氮肥基追比对高产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张许 ;
王宜伦 ;
韩燕来 ;
谭金芳 .
华北农学报, 2010, (05) :193-197
[2]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养分利用率研究 [J].
杨云马 ;
贾树龙 ;
孟春香 ;
孙颜铭 .
华北农学报, 2010, (S1) :202-204
[3]   氮素运筹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J].
王芳 ;
赵玉兰 ;
孔丽红 .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38 (04) :30-32+41
[4]   不同小麦品种对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J].
王树亮 ;
田奇卓 ;
李娜娜 ;
谢连杰 ;
裴艳婷 ;
李慧 .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03) :476-483
[5]   从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发展趋势谈品种利用 [J].
王西成 ;
赵虹 ;
曹廷杰 .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08) :3-6
[6]   不同类型土壤与强筋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关系 [J].
赵淑章 ;
季书勤 ;
王绍中 ;
吕凤荣 .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07) :52-53
[7]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特性的研究 [J].
胡琳 ;
许为钢 ;
黄惠 ;
王根松 ;
宝德俊 ;
黄绍敏 ;
张瑞奇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3) :13-16
[8]   龙94—4083小麦需肥特性及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李玉影 ;
吴英 ;
刘双全 ;
金继运 ;
何平 ;
黄绍文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05) :10-12
[9]   小麦新品种豫麦31 [J].
林作楫,雷振生,张世成,吴政卿 .
作物杂志, 1995, (06) :25-25
[10]  
河南小麦育种栽培研究进展[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绍中,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