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9 条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及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16
作者:
张婷
[1
]
蔡海生
[2
]
王晓明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市鄱阳湖生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机理;
效应;
D O I:
10.16357/j.cnki.issn1000-5862.2013.01.013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就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CO2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造成的碳储量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两方面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进行论述:森林砍伐后变为农田和草地,使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碳贮量大大降低;农田和草地弃耕恢复为森林,以及农田保护性管理措施的利用,能够使大气中的碳在植被和土壤中得到汇集;森林恢复过程中植被可以大量汇集大气中的碳,而由于农田耕种历史不同以及土壤空间异质性,导致土壤碳汇集速率差异极大;保护性农田管理措施(诸如免耕、合理的种植制度、化肥的施用等)可以影响土壤理化特性、作物根系生长以及残茬数量和质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维持和提高土壤碳含量水平.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主要从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和土壤碳入手,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