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101
作者
杨玉盛
谢锦升
盛浩
陈光水
李旭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亚热带; LUCC; 土壤有机碳; 碳库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人工林(用材林和经济林)、次生林、果园和坡耕地等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25.6%~51.2%,而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45.1%~74.8%,比底层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土壤轻组有机碳储量(0~60cm)下降了52.2%~84.2%,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从13.3%降到3.0%~10.7%,比土壤总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更为敏感。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有机碳损失巨大的原因主要与凋落物归还数量及质量,水土流失和经营措施对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的扰动引起土壤有机质加速分解等因素有关。坡耕地人为干扰最严重,土壤有机碳下降幅度最大。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与区域降水和地貌条件有关。因此,保护山区脆弱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植被恢复,合理营造人工林,减少耕作,对山区土壤碳吸存、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以及促进山区可持续开发的生态服务功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23 / 11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关于中国的亚热带
    杨勤业
    郑度
    吴绍洪
    [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03) : 1 - 10
  • [2] 土壤轻组有机质研究进展
    谢锦升
    杨玉盛
    解明曙
    杨少红
    杨智杰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6, (03) : 281 - 288
  • [3]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刘成武
    李秀彬
    [J]. 地理学报, 2006, (02) : 139 - 145
  • [4] 1990~2000年中国土壤碳氮蓄积量与土地利用变化
    刘纪远
    王绍强
    陈镜明
    刘明亮
    庄大方
    [J]. 地理学报, 2004, (04) : 483 - 496
  • [5]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吴建国
    张小全
    徐德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 593 - 599
  • [6] Long-term impacts of land-use change on dynamics of tropical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J]. YANG Jing-cheng 1, HUANG Jian-hui 1, PAN Qing-min 1, TANG Jian-wei 2, HAN Xing-guo 1,* (1. Laboratory of Quantitative Vegetation Ecology,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ngla 666303,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4(02)
  • [7]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杨玉盛
    陈光水
    林鹏
    黄荣珍
    陈银秀
    何宗明
    [J]. 生态学报, 2003, (09) : 1719 - 1730
  • [8]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周涛
    史培军
    王绍强
    [J]. 地理学报, 2003, (05) : 727 - 734
  • [9]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英文)
    杨玉盛
    林鹏
    郭剑芬
    林瑞余
    陈光水
    何宗明
    谢锦升
    [J]. 生态学报, 2003, (07) : 1278 - 1289
  • [10]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李克让
    王绍强
    曹明奎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 72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