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被引:108
作者:
刘成武
李秀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来源: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国;
农地利用;
集约度;
播种面积;
弃耕撂荒;
区域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依托1980 ̄2002年的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从集约度、播种面积与耕地撂荒变化三个方面,对中国1980年以来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农地利用的集约度具有强劲的上升态势,而东、中部地区在1992 ̄1993年时集约度下降显著,在1997年以后,集约度具有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②东部地区农地利用的总播种面积显著下降,而西部地区却有相当稳定的扩大趋势;③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三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变化均经历了一个“三缩二扩”的变化过程:“缩小(1980 ̄1985)—扩大(1985 ̄1991)—缩小(1991 ̄1994)—扩大(1994 ̄1999)—再缩小(1999 ̄2002)”;但在变化幅度与发展态势上,三个区域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播种面积有显著的下降态势,而中部与西部地区在1999年以前,其总的态势是播种面积有所扩大,此后播种面积明显下降,但其下降幅度小于东部地区;④中部地区耕地撂荒案例最多,涉及地域最广,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少;东部地区的耕地撂荒现象主要出现在1992 ̄1995年,而中部地区高度集中在1998 ̄2002年,西部地区耕地撂荒的时间分布较为均匀,没有高度集中出现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