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冠对降雨截留空间模拟——以排露沟流域为例

被引:16
作者
彭焕华 [1 ]
赵传燕 [2 ]
沈卫华 [3 ]
许仲林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关键词
林冠截留; 青海云杉林; 叶面积指数; 祁连山;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4.016
中图分类号
S715.2 [林冠截流和树干水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林冠截留在干旱、半干旱区水量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以样方尺度上的降水截留特征研究为主,基于遥感与GIS方法进行流域或区域景观尺度上的林冠降水截留模拟研究还比较少。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在典型的青海云杉-苔藓林内按照不同林冠结构布设林冠截留样方,通过2008年42次降雨事件的观测,将林冠截留模型与降雨及林冠结构特征联系起来。把表征冠层结构的叶面积指数引入到模型中对模型进行改进,经检验改进的截留模型对林冠截留模拟结果较好。为此,将模型中的降雨和叶面积指数进行空间化,通过改进模型实现小流域尺度上的林冠截留模拟。利用GIS工具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林冠截留量的空间分布分析,该流域2008年青海云杉林冠截留量在97.9~236.6 mm之间,平均为161.8 mm,林冠降雨截留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林冠截留率在27.92%~58.00%之间,平均为41.70%,截留率随海拔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冠年截留量约为1.6×105m3,占整个流域总降雨量的13.25%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600 / 6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祁连山森林内外主要气象因子对比研究 [J].
刘贤德 ;
牛贇 ;
敬文茂 ;
孙昌平 ;
成彩霞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1) :32-36
[2]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集成研究 [J].
程国栋 ;
赵传燕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0) :1005-1012
[3]   南方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的摄影测量 [J].
马泽清 ;
刘琪璟 ;
曾慧卿 ;
李轩然 ;
陈永瑞 ;
林耀明 ;
张时煌 ;
杨风亭 ;
汪宏清 .
生态学报, 2008, (05) :1971-1980
[4]   河西地区绿洲NDVI的演变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J].
李振朝 ;
韦志刚 ;
吕世华 ;
姜洪权 .
干旱区地理, 2008, (01) :82-87
[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截留对降水的分配效应 [J].
张学龙 ;
罗龙发 ;
敬文茂 ;
王顺利 ;
王荣新 ;
车宗玺 .
山地学报, 2007, (06) :678-683
[6]   川西亚高山不同暗针叶林群落类型的冠层降水截留特征 [J].
吕瑜良 ;
刘世荣 ;
孙鹏森 ;
刘兴良 ;
张瑞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398-2405
[7]   干旱胁迫条件下胡杨茎流与茎直径变化分析——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为例 [J].
何斌 ;
李卫红 ;
陈永金 ;
徐长春 ;
袁素芬 ;
陈亚宁 .
干旱区地理, 2007, (02) :223-230
[8]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J].
党宏忠 ;
周泽福 ;
赵雨森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4) :60-64
[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J].
陈东立 ;
余新晓 ;
廖邦洪 .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01) :49-54
[10]   岷江上游植被冠层降水截留的空间模拟 [J].
李崇巍 ;
刘世荣 ;
孙鹏森 ;
张远东 ;
葛剑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