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姓名所蕴含商业利益的保护

被引:8
作者
孟祥沛
机构
[1]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
关键词
姓名权; 商品化权; 人格权; 形象权; 公开权;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5.06.015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姓名权人对本人姓名背后所蕴含的商业利益所享有的权利是一种源于人格权、与人格权紧密相关但又不同于人格权的财产性权利,应通过立法将其规定为一项专门的民事权利(形象权)。在现行法制对形象权尚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如果可以适用《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具体法律法规的,则优先适用之对姓名所蕴含的商业利益予以保护。确无具体法律规范可适用时,可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司法实践中所采取的将此种财产性权利纳入姓名权进行保护或者通过著作权予以保护的做法有所不妥。在判断是否构成侵害姓名所蕴含的商业利益时,要以营利目的、违法行为、因果关系、主观恶意等因素为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迈克尔·乔丹起诉乔丹体育公司侵犯姓名权一案的法律评析 [J].
张伟君 ;
许超 .
电子知识产权, 2012, (03) :18-25
[2]   形象权在美国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J].
朱广新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3) :24-32
[3]   试论普通法下公开权制度的发展及成因 [J].
李丹 .
比较法研究, 2011, (03) :66-74
[4]   民法上的姓名权 [J].
刘文杰 .
法学研究, 2010, 32 (06) :65-76
[5]   试论人格权的商品化 [J].
洪伟 ;
郑星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12) :40-47+125
[6]   美国形象权的司法保护 [J].
姜新东 ;
徐清霜 .
法律适用, 2008, (03) :89-92
[7]   商品化权性质的理论之争及反思 [J].
张丹丹 ;
张帆 .
当代法学, 2007, (05) :39-45
[8]   论形象权的独立地位及其基本内容 [J].
杨立新 ;
林旭霞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2) :51-58
[9]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J].
杨立新 ;
林旭霞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74-80
[10]   商品化权:人格符号的利益扩张与衡平 [J].
谢晓尧 .
法商研究, 2005, (03)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