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权性质的理论之争及反思

被引:15
作者
张丹丹 [1 ]
张帆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2]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商品化权; 知识产权; 无形财产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商品化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但知识产权体系其实无法包容商品化权。商品化权具有无形财产权的品性,即使是人格因素商品化权也不例外。只有在无形财产权范畴中才能准确把握商品化权的性质。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姓名权本质变革论 [J].
袁雪石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 (02) :44-51
[3]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J].
吴汉东 .
法学, 2004, (10) :77-89
[4]   美国形象权法研究 [J].
李明德 .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4) :474-491
[5]   商品化权论 [J].
刘春霖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4) :54-58
[6]   论形象权 [J].
董炳和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 (04) :64-71
[7]   商品化权刍议 [J].
郑成思 .
中华商标, 1996, (02) :4-6
[8]  
Private Ownership of Public Image: Popular Culture and Publicity Rights[J].California Law Review,1993
[9]  
李琛著.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  
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