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被引:37
作者
曹剑 [1 ]
胡文 [1 ]
姚素平 [1 ]
张义杰 [2 ]
王绪龙 [3 ]
张越迁 [3 ]
黄志赳 [3 ]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关键词
碳、氧、锶同位素; 方解石脉; 储层成岩; 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7.05.017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样品的δ13CPDB位于-21.5‰~5.2‰之间,δ18OPDB(δ18OSMOW)在-8.1‰~-22.3‰(22.6‰~6.9‰)之间;20个87Sr/86Sr比值分布在0.703896~0.706423之间。据此,结合样品地质产状和区域地质背景,提出本区含油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伴随着深部热流体的影响,它们在流经石炭—二叠系时,对火山岩层的溶蚀使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产物,即方解石脉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出火山岩地层的地球化学标记。该认识表明,在今后的区域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运移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类深部热流体作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22 / 7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1]  
塔里木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M].蔡春芳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