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

被引:13
作者
郑民 [1 ]
贾承造 [2 ]
冯志强 [3 ]
李小地 [1 ]
瞿辉 [1 ]
梁英波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学会
[3]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勘探领域; 造山带变质岩; 隐伏层序; 冲断夹片构造; 油气接替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加强前陆盆地新勘探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多集中在挤压背斜构造、岩性圈闭、生物礁、披覆背斜、地层圈闭和断块圈闭6类勘探区,其中以挤压背斜构造为主,但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参考近年来全球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重大成果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新突破的趋势,提出了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前陆冲断构造的"下盘冲断夹片构造"、前陆坳陷部位深层等三个潜在油气接替区,并预测此三个接替区与前陆坳陷层序具有相同的油气地质条件,有着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发育有成盆期沉积层序;前陆冲断带"下盘冲断夹片构造"上覆地层封盖性能好、断层涂抹系数高,具有良好的储盖条件;前陆坳陷深层领域提供了优质的储集层、有利烃源岩以及晚期发育的膏岩层或致密泥岩封盖层。勘探实践证实此三个接替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构造样式及对油气的控制 [J].
郑民 ;
彭更新 ;
雷刚林 ;
郭华清 ;
黄少英 ;
吴超 ;
李曰俊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444-451
[2]   中国石油重点勘探领域——地质认识、核心技术、勘探成效及勘探方向 [J].
贾承造 ;
赵政璋 ;
杜金虎 ;
赵文智 ;
邹才能 ;
胡素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385-396
[3]   应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库车坳陷盐构造运动学特征 [J].
余一欣 ;
汤良杰 ;
殷进垠 ;
董立 ;
王鹏万 ;
万桂梅 .
石油学报, 2008, (03) :378-382
[4]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压的定量评价及超压成因分析 [J].
石万忠 ;
陈红汉 ;
何生 .
石油学报, 2007, (06) :59-65
[5]   南天山西段南缘断裂构造特征及对乌什凹陷发育的控制附视频 [J].
郑民 ;
雷刚林 ;
黄少英 ;
吴超 ;
罗慎超 ;
李曰俊 .
地质科学, 2007, (04) :639-655
[6]   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沉积、地层响应——以库车坳陷下白垩统为例 [J].
王家豪 ;
王华 ;
陈红汉 ;
赵忠新 ;
廖远涛 .
地学前缘, 2007, (04) :114-122
[7]   库车前陆盆地东秋里塔格区带盐相关构造特征 [J].
金文正 ;
汤良杰 ;
万桂梅 ;
余一欣 ;
王清华 ;
杨文静 ;
彭更新 ;
雷刚林 .
石油学报, 2007, (03) :8-12
[8]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J].
姜福杰 ;
姜振学 ;
庞雄奇 ;
林世国 ;
祝厚勤 ;
李宏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1) :1-6
[9]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生储盖组合及成藏基本要素匹配分析 [J].
洪峰 ;
宋岩 ;
柳少波 ;
赵孟军 ;
秦胜飞 ;
傅国友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1) :27-31+36
[10]   克拉2气田高效成藏中构造抽吸作用的地质分析与物理模拟 [J].
赵文智 ;
王红军 ;
单家增 ;
汪泽成 ;
许大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2) :1084-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