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泥石流特征及其预测初步探讨

被引:24
作者
倪化勇 [1 ]
吕学军 [2 ]
刘宇杰 [1 ]
唐业旗 [1 ]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滨州学院地理旅游系
关键词
低频泥石流; 特征; 茶园沟; 灰色灾变预测; 防治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同高频泥石流相比,低频泥石流更具有潜在危害性。近年来,低频泥石流的暴发给我国山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山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低频泥石流沟实地考察以及对近年来我国暴发的约30例典型低频泥石流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从其隐蔽性、活动性、规模和破坏性以及灾情等方面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以茶园沟为例,采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建立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经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年份一致,并且预测出2042年或2043年前后以及2095年或2096年前后茶园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最后,针对低频泥石流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12 / 6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21]   岷江上游汶川县佛堂坝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J].
谢洪 ;
钟敦伦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 (04) :33-35+56
[22]   安徽省黟县“621”型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机制 [J].
孙凤贤 ;
阮传贵 ;
马作明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 (04) :121-124
[23]   四川凉山州普格县“6·20”泥石流灾害 [J].
刘希林 ;
王全才 ;
张丹 ;
苏鹏程 .
灾害学, 2003, (04) :47-51
[24]   贵州习水2003-06-25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J].
陈宁生 ;
刘中港 ;
李战鲁 .
山地学报, 2003, (05) :631-631
[25]   四川汶川茶园沟“2003-08-09”泥石流灾害调查 [J].
王士革 ;
王成华 ;
张金山 ;
阙云 ;
孟国才 .
山地学报, 2003, (05) :635-637
[26]   四川丹巴“2003-07-11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J].
陈宁生 ;
高延超 ;
李东风 .
山地学报, 2003, (05) :632-632
[27]   云南新平2002-08-14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 [J].
陈晓清 ;
韦方强 ;
崔鹏 ;
何易平 ;
高传东 .
山地学报, 2003, (05) :599-604
[28]   四川石棉2003-08-28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J].
陈宁生 ;
刘中港 ;
谢万银 .
山地学报, 2003, (05) :639-639
[29]   罗坝街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J].
第宝锋 ;
陈宁生 ;
谢万银 ;
唐军 .
山地学报, 2003, (02) :216-222
[30]   1999年6月16日大咕噜沟泥石流 [J].
梁志勇 ;
朱鉴远 ;
徐永年 ;
李新民 ;
王廷瑞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1) :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