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抑郁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21
作者
张庆华 [1 ,2 ]
张蕾 [3 ]
李姗泽 [2 ]
王智 [3 ]
邵景进 [3 ]
机构
[1]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3]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亲子亲合; 孤独感; 抑郁; 追踪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在相互作用模型的理论框架下,为系统探讨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对其孤独感和抑郁发展的影响,采用亲子亲合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556名农村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等在一年间存在着显著减少的发展趋势;而亲子亲合水平出现显著增加的趋势。(2)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亲子亲合与孤独感和抑郁呈互为因果关系。即亲子亲合可以负向预测一年后的孤独感和抑郁状况,而孤独感和抑郁也可以预测一年后的亲子亲合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父母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机制:追踪研究[J]. 范兴华,方晓义,黄月胜,陈锋菊,余思.心理学报. 2018(09)
[2]   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亲子亲合的保护作用 [J].
赵景欣 ;
杨萍 ;
马金玲 ;
黄翠翠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 (03) :369-376
[3]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 [J].
申继亮 ;
刘霞 ;
赵景欣 ;
师保国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01) :108-116
[4]   家庭气氛冷清与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 [J].
范兴华 ;
方晓义 ;
林丹华 ;
朱丹 .
湖南社会科学, 2013, (05) :128-131
[5]  
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心理学报. 2013(07)
[6]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J].
全国妇联课题组 .
中国妇运, 2013, (06) :30-34
[7]   亲子关系的行为遗传学研究 [J].
王美萍 .
中国特殊教育, 2010, (10) :90-96
[8]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J].
范兴华 ;
方晓义 ;
刘勤学 ;
刘杨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5) :33-40
[9]   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对儿童早期的追踪研究 [J].
张晓 ;
陈会昌 ;
张桂芳 ;
周博芳 ;
吴巍 .
心理学报, 2008, (05) :571-582
[10]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J].
赵景欣 ;
刘霞 ;
申继亮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1)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