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亲子亲合的保护作用

被引:32
作者
赵景欣
杨萍
马金玲
黄翠翠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歧视知觉; 亲子亲合; 积极/消极情绪;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3.14
中图分类号
B842.6 [情绪与情感];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以378名双亲外出儿童和803名父亲外出儿童为被试,考察了歧视知觉与两类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并探讨了亲子亲合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水平越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越低,消极情绪越高;(2)父子亲合水平越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越高,消极情绪越低;母子亲合水平越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越高;(3)母子亲合可以调节双亲外出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积极/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高母子亲合可以缓冲歧视知觉对儿童积极情绪的负向预测和对儿童消极情绪的正向预测;(4)母子亲合可以调节父亲外出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积极/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且该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69 / 3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社会经济地位与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 [J].
苏志强 ;
张大均 ;
邵景进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02) :212-219
[2]   日常烦恼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合的作用 [J].
赵景欣 ;
刘霞 ;
李悦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 (04) :400-406+423
[3]  
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心理学报. 2013(07)
[4]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J].
全国妇联课题组 .
中国妇运, 2013, (06) :30-34
[5]  
歧视知觉对城市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影响:中介机制及归属需要的调节作用[J].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心理学报. 2013(05)
[6]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喻永婷 ;
张富昌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6) :738-741
[7]   留守儿童歧视知觉特点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J].
申继亮 ;
胡心怡 ;
刘霞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9 (06) :116-121
[8]  
童年中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情绪适应[J]. 张文新,陈亮,纪林芹,张玲玲,陈光辉,王姝琼.心理学报. 2009(05)
[9]   不同留守类型农村儿童的情绪特征比较 [J].
池瑾 ;
胡心怡 ;
申继亮 .
教育科学研究, 2008, (Z1) :54-57
[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J].
周宗奎 ;
孙晓军 ;
刘亚 ;
周东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