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海底地热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30
作者
徐行 [1 ]
施小斌 [2 ]
罗贤虎 [1 ]
郭兴伟 [2 ]
杨小秋 [2 ]
机构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南海; 热流密度; 数据处理; 地热探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8.6 [海底地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南海北部地热分布特征,使用EW ING型海底地热探针在3个区域进行海底地热测量,利用TK04型热导率仪测量采自3个区域的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一系列校正处理,获得3个代表性站位HD343、HS82、HX129的热流密度。数据分析表明:对于EW ING型探针需要对原始温度记录进行偏移量校正和平衡温度计算;不同自容式温度传感器(MTL)间的相对温度偏移量是基本固定的,取决于记录器本身的性质,与测站位置无关;插入海底后,EW ING型探针记录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取决于摩擦生热的大小,如果摩擦引起的温度变化小于环境温度,温度将随时间缓慢上升,否则随时间缓慢降低;室内测量的热导率经过温度和压力校正后,一般降低4%5%;3个站位的地温梯度分别是81℃/km、109℃/km、94℃/km,热导率分别为0.979 W/(m.K)、0.785 W/(m.K)、0.886W/(m.K),热流密度分别为79 mW/m2、86 mW/m2、83 mW/m2。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J].
徐行 ;
施小斌 ;
罗贤虎 ;
刘方兰 ;
郭兴伟 ;
沙志斌 ;
杨小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4) :51-58
[2]   南海北部海底热流测量及分析 [J].
徐行 ;
陆敬安 ;
罗贤虎 ;
耿雪樵 ;
张志刚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2) :562-565
[3]   海洋地热流测量技术及其方法研究 [J].
徐行 ;
罗贤虎 ;
肖波 .
海洋技术, 2005, (01) :77-81
[4]   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数据计算南海北部陆坡海底热流 [J].
王宏斌 ;
梁劲 ;
龚跃华 ;
黄永样 ;
刘学伟 ;
沙志彬 .
现代地质, 2005, (01) :67-73
[5]   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 [J].
杨树春 ;
胡圣标 ;
蔡东升 ;
冯晓杰 ;
高乐 ;
卢景美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4) :1564-1569
[6]   南海热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施小斌 ;
丘学林 ;
夏戡原 ;
周蒂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2) :63-73
[7]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J].
王良书 ;
刘绍文 ;
肖卫勇 ;
李成 ;
李华 ;
郭随平 ;
刘波 ;
罗毓晖 ;
蔡东升 .
科学通报, 2002, (02) :151-155
[8]   渤海盆地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J].
胡圣标 ;
张容燕 ;
罗毓晖 ;
蔡东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6) :748-755
[9]   南海盆地地热特征 [J].
何丽娟 ;
熊亮萍 ;
汪集旸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2) :15-18
[10]  
夏戡原等著.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地质地球物理与油气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