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热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45
作者
施小斌
丘学林
夏戡原
周蒂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南海; 地热; 趋势图; 高热流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8.6 [海底地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南海 592个热流数据 ,为克服热流站位分布不均及局部异常热流的影响 ,结合各单元的地质史及其地壳厚度等资料对研究区热流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具拉张背景的区域如北部陆缘、湄公盆地以及北巴拉望盆地具有中等偏高热流 ;海沟区热流相对较低 ,东部海沟区除台西南盆地外均为低热流区 ,而南部边缘东段古海沟区处于热恢复中 ;南部边缘西区因边界断裂的扭张及深部热源的异常补给而具高热流 ;属于剪切断裂带的西部陆缘也具高热流特征 ;中沙—西沙地区热流中等偏高 ,并由NW往SE方向增加 ,而南沙地区热流较低 ,约为 60mW·m- 2 ;海盆的热流基本满足随洋壳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东部次海盆实测热流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 ,而西南次海盆实测热流普遍低于预测值 ;在南海北部下陆坡区识别出一条高热流带 ,该带与前人给出的海盆北缘断裂带位置基本一致。研究区不同区域地热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其所处的构造环境。据此 ,给出了研究区的热流趋势图。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龚再升等著;.科学出版社.1997,
[2]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部地热特征 [J].
张健 ;
汪集旸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0) :1095-1100
[3]   南海区域岩石圈的壳-幔耦合关系和纵向演化 [J].
吴能友 ;
曾维军 ;
杜德莉 ;
李振五 ;
吴新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37-44
[4]  
南海西南部人字形走滑断裂体系和曾母盆地的旋转构造.[J].吴进民;.南海地质研究.1997, 00
[5]  
南海区域的上地幔活动特征及印支地幔柱.[J].曾维军;李振五;吴能友;陈艺中;杜德莉;温喜文;李国胜;.南海地质研究.1997, 00
[6]   南海热流分布特征 [J].
夏斯高 ;
夏戡原 ;
陈忠荣 .
热带海洋, 1993, (01) :24-31
[7]   珠江口盆地热流研究 [J].
饶春涛 ;
李平鲁 .
中国海上油气, 1991, (06) :7-18+64
[8]   雷州半岛局部地热异常及其形成机制 [J].
陈墨香 ;
夏斯高 ;
杨淑贞 .
地质科学, 1991, (04) :369-383
[9]   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热演化史 [J].
李雨梁 ;
黄忠明 .
中国海上油气, 1990, (06) :31-39+4